据翼知升高考志愿填报团队了解到前不久清华大学近日召开教学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四个新书院相关负责人汇报建设进展。据悉,清华大学正在推进国际化STEAM书院、能源方向书院、未来工程方向书院、AI+书院的建设。

近些年,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大学书院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像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积极推动书院制教育改革。今天不妨来一起了解,书院制是什么人才培养模式,我国有哪些高校开设了书院!

一、什么是书院制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我国现代化书院制高等教育模式建设已有近20年历史,2005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始探索国内最早的本科通识教育书院制方案。

二、书院制的分类

当前国内高校书院制改革的路径方向大致分为以下4种:

1、大型住宿式书院:将全体本科生纳入书院体系,各专业间的书院跟学院并行管理,打破专业界限,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例:西安交通大学把本科生整体纳入八大书院,通过混合住宿、开展各类通识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2、小型试验型书院:主要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规模小,学生要经历竞争性的筛选才能进入,书院有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和专业建制。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这种书院(学院)规模较小,有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和专业建制,学生要经历竞争性的筛选与淘汰,胜出者才能入围。

3、特色型书院:主要针对某个特定群体进行培养,或用来推行高校的某种创新式教育理念。

4、教育管理型书院(新生书院):通常也可被视作新生书院,把本科教育前期阶段单拿出来,集中管理,开展通识课程培养,等到进入高年级后再回归传统管理模式的专业院系。

三、书院制的特点

1、混合住宿。书院制最大的特色就是打破大学同专业学生“聚居”的传统,使得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住在同一栋楼中,得以共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得不同的思维方式得以碰撞,弥补学院专业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不足,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2、推行导师制度。高校的导师制度往往在研究生阶段实行,而书院制从本科阶段开始提供不亚于专业教学的强劲导师队伍。学生可在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自主选择通识教育课程,对未来的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推行社区制度。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书院往往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成长”为目标,建设各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形成自己的规章制度,俨然一个真实的“小型社会”,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自治”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四、以华东师范大学书院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较早探索书院制的高校之一。2007年9月学校成立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孟宪承书院(以下简称“孟院”),开启书院制改革探索之路。

2012年,孟宪承书院启动实体化建设,在社区软件、硬件建设方面不断完善。2017年,本科生书院制在闵行校区实现全覆盖,先后成立了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和光华书院,把大多数本科生纳入4大书院管理,具有师大特色、体现书院教育内涵的 “合力育人” 模式日趋成熟。

1、孟宪承书院:孟宪承书院主要负责师范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专业等。

2、经管书院:经管书院负责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招生。

3、大夏书院:大夏书院的招生专业主要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和传播学院。

4、光华书院:光华书院招收的专业主要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理工科相关学院。

五、总结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实行书院制改革,总体来说书院制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师生沟通交流,进行个性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校在分配资源时,会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这也说明书院制未来发展道阻且长。

不过,总体来讲,书院制适合的是“宽基础”的通才,此外,不论进不进书院、进哪一所书院,都要避免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选择为根本,才更容易为学生主动接受,也才会慢慢形成活泼长久的书院精神。

翼知升,高考志愿填报,综合评价招生,港澳院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