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匡亚明大理科班

匡亚明学院是多学科综合点国家理科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大理科试验班,先后入选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02.0基地,专注与具有大理科特色的基础学科如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及其交叉学科研究型后备精英人才的培养。

匡亚明学院的特色是什么?

>>按理科大类招生

>>低年级不分专业,优先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

>>课程覆盖面宽,贴近学科前沿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修方向、构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分流方式来确定修读的专业方向

>>科学研究训练将与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一样受到重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导师

匡亚明学院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100%学生入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本研贯通培养

>>50%以上学生有赴世界名校学习、交流经历

>>80%以上的毕业生进一步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深造

>>60%以上奖学金覆盖率

>>100%学生自由选择学科导师和学业导师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英才班

本研一体 贯通培养

徐特立英才班采用

“3+1+X”年本硕博贯通动态学制

全校专业任选

构建了学科贯通课程

和高端交叉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

由国内外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授课

本科第四学年可在导师指导下

修读研究生课程

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柔性育人 导师领引

本科第一学年

强化数理化科学基础+前沿专业教育

本科第二学年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特长

引导学生在全校选择相关领域的

院士、专家、学者为学术导师

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加入导师团队

开展科研活动

实施一生一师因材施教的

个性化培养阶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同济大学-国豪书院

        

        国豪书院学生成才路径:国豪书院全部实施强化基础的“2+1+X”精英化人才培养体系。

        国豪精英班,第1年接受通识教育和面向大类的基础学科强化学习,第2年任选专业后面向专业需求进行分类强化基础学科学习,并在高端导师指导下基于完全学分制开展主修专业学习;第3年着重培育学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在完成选定专业培养要求后,进入研究生阶段,面向重点领域核心问题开展研究。

        强基计划,前2年开展通识教育和科学基础的分类强化学习,并于1年级辅修专业确认后,在高端导师引领下,基于完全学分制定制个性化辅修培养方案,夯实专业基础;第3年进行基础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交叉课程模块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可在原学科继续深造,也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工科、医科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特色班

院士特色班

院士特色班由院士担任班主任,注重“兴趣驱动+个性化培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团队协作。本硕(博)贯通培养,同时获得英才学院荣誉学位。

善义班

班主任: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培养目标和特色:培养航天领军人才。依托航空宇航、力学、材料三个国家一流学科和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教授领衔,30多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知名教授担任一对一导师,以航天-力学-材料的强交叉、深融合为特色,通过少而精的荣誉课程体系和挑战性科研创新实践,重在创新实践研究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4+23+X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欧//俄出国访学、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机会。

专业:航空航天类、材料类、力学类专业任选。

永坦班

班主任: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培养目标和特色:面向新体制雷达智能感知探测、5G/6G通信网络、无人驾驶无线感知等前沿技术发展,培养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领军人才。依托10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领衔,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知名教授博导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入学即可进入实验室,直接参加创新精英团队活动和重大科研项目,设计、开发新一代无线智能感知系统,在系列化实践创新课程中培养软硬兼备的系统级创新能力。

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任选。

小卫星班

班主任:段广仁,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学院教授

培养目标和特色: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航天发展前沿,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航天领军人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曹喜滨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段广仁教授领衔,依托哈工大航空宇航、控制等优势学科和高端师资团队,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等知名教授一对一导师制;秉持“面向前沿强基础”的培养理念,采取航天前沿科技牵引、定制化的培养模式;采用本研一体、项目驱动的弹性培养体系;依托哈工大紫丁香小卫星创新工场,学生直接参与小卫星设计与实践。

专业:航天相关专业任选。



武汉大学-雷军班

教学名师、科研大师、企业导师三师共育拔尖人才。学校将为雷军班配备最优师资力量,实行小班教学,学生入学后即可结合自身发展规划从学校优选导师库中选择学业导师。同时聘请企业界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和行业顶尖工程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因材施教,指导雷军班学生开展课业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

联合头部企业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围绕计算机领域全栈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小米等国内头部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引入头部企业互联网思维方法论和行业前沿软硬件系统设计等优秀课程,针对行业一线技术研发课题开展高水平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兼具优异工程研发能力和卓越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

构建多元灵活培养模式助力拔尖学生成长成才。雷军班学生将采用更灵活的培养模式:个性化的学制选择,更灵活的学分认定制度,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元;本硕博自主定制,可100%具备保研资格,本博贯通年限6—8年;设置准入准出流动机制保障培养质量。雷军班学生将享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先赴头部企业实习;专项经费支持100%参加国外研修、游学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除学校、学院相应阶段奖助学金资助外,雷军专项奖助学金助力学生成长。多元化途径全面助力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锻炼专业能力、拓展知识边界、勇攀行业高峰。



东南大学-吴健雄班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学院以世界杰出物理学家、东南大学校友吴健雄先生的名字命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先生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教授兼任学院院长。
        吴健雄学院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 年成立的原南京工学院少年班;1990 年, 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拓展生源来源,少年班演化发展成为电子信息类强化班;在积累多年优秀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2004 年东南大学正式成立吴健雄学院。三十年来,吴健雄学院(强化班)作为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学院现设有面向大工科优秀学生、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的高等理工实验班以及面向电子信息类和机械动力类优秀学生、实施按大类宽口径培养的“2+2学科大类强化班,在校学生人数近500 人,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达80%

        吴班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入校不分专业,一学期后可任选全校所有四年制理工科专业。二是四个100%”,吴班学生实行3+1+X本博贯通培养,100%专业任选,100%双导师,100%国际交流,最重要的是学生达到学业考核标准,可100%保研。